Photo by JMichal B on Unsplash
碩班生第一個學年結束後,我必須搬離學生宿舍。一年前剛抵達英國時,我是個只拖了兩個行李箱就入住學生宿舍的旅人。所有的必需物品都在學校附近的廉價超市買齊,計較著金額和方便性,連挑選喜歡的床單都捨不得。抱持著我很快就會離開的念頭,斷然地捨棄偏好與舒適。
「這是必要的犧牲,」我反覆提醒自己。
直到我在倫敦建立了社交圈,有了在地的朋友與生活,我才意識到我必須好好珍惜在這裡的時間與空間。不論我在倫敦待的時間或長或短,都無法改變我此時此刻活在倫敦的事實。擁有自己的空間,在異鄉事多麼珍貴的一件事呢。漸漸地,我將宿舍稱為我的空間,因為我沒有辦法也不允許自己把宿舍稱為家。
而一年後的現在,我得搬家,而我依然堅持,這不是家,於是我將搬家命名為空間轉換。 對我而言,我的家,依舊在好遠好遠的台灣。
Photo by Giulia Bertelli on Unsplash
空間轉換的過程疲憊卻也感傷,我一邊整理,一邊想著明年的這個時候,就是我離開學校,必須面對未來的時刻。相遇將面臨告別,而新的空間將被第二年份的悲歡離合填滿。
坐在地上看著散落在四周的物品,一本比一本厚的原文書、一落落的素描與繪畫、寫滿也塞滿各種紙條並且被撐得很厚的筆記本、旅行時為自己挑的迷你瓶裝威士忌和手繪風景圖案的茶巾、每日散步時搜集的橡實和樹葉、友人為了鼓勵我而手寫的卡片等。這些物件中儲存著時光與記憶,我捨不得丟卻也知道在很近的未來我將帶不走。
我坐在時光裡,看著過去的碎片,想像未來的空白。
Photo by Ariel on Unsplash
來回好幾趟才完成的搬家工程,將近花費了我一整天。躺在新房間的地板上,看著天花板,我意識到自己被全新空間的陌生感包圍。這是留學生的宿命也是技能,能夠快速地適應新的環境。若是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夠感覺落腳與穩定,心神一下就會消耗完畢。
切掉一些自己的邊角,才能夠隨時適應並融入,才能夠保留力氣,準備隨時在新的時間和空間裡接住脆弱的自己。
從一個空間轉換到另一個空間,或許心態隨著不同空間有了些變化,但我隨時準備著與不遠的未來告別,只為無時無刻在我心中,位於遠方的,我真正的家。
🖋駐站作者:緩緩
https://linktr.ee/slowly_slo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