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con-search
icon-search

台東不只有海景!走進江賢二藝術園區,感受藝術與自然的完美交融

台東不只有海景!走進江賢二藝術園區,感受藝術與自然的完美交融

「我不知道自己還能畫多久,但我現在最想做也覺得最重要的,就是把我這一生的經驗都留給下一輩。」—江賢二

這句話不僅是江賢二的藝術信念,也成為他創建藝術園區的核心精神。歷經十二年籌劃,位於台東金樽的「江賢二藝術園區」終於在 3 月 15 日盛大開幕!這座園區由藝術家江賢二與建築師林友寒攜手打造,將台東壯闊的景觀之美與當代藝術完美融合,成為東台灣全新藝文地標,讓訪客在大自然的懷抱中,徹底沉浸於藝術的魅力之中。


關於江賢二:用色彩與光影詮釋人生

1942 年,江賢二出生於台中。年幼時母親離世,父親長年在外經商不在身邊,這樣的成長環境使他養成內向、喜歡獨處的個性。小學時受到美術老師張錦樹啟蒙,自此,藝術成了他最好的朋友,也讓他立志踏上藝術這條路。

1967 年,他遠赴法國巴黎學習,當時的他極度追尋「心中的那道光」,甚至將畫室的窗全數封閉,只為在黑暗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。在孤獨與封閉的狀態下,他創作出「巴黎聖母院」系列作品—深沉的灰黑色調中所透出的光線,或許就是他一直在尋找的,那道指引靈魂深處的光。江賢二曾說:「直到了畫出《巴黎聖母院》系列,才覺得自己可以走藝術這條路、這輩子有資格當畫家。」

除了受美術老師影響,他在大學時期受到法國指揮家查爾斯‧孟許(Charles Munch)啟發,深深著迷指揮家極力追求極致純淨音色層次的樣子,這也形塑了他日後對色彩通透光感的堅持。

旅居巴黎、紐約 30 年,返台後,他深刻感受到家鄉的變遷與衝擊,激發他無限靈感,陸續創作出《百年廟》系列。2008 年搬至台東金樽後,他的作品更有了不同以往的色彩轉變,也是小編最喜愛的創作時期。


「台東給了我第二個藝術生命」—江賢二藝術園區的誕生

80 年代,在紐約長島的東漢普敦,江賢二擁有一間小畫室,並夢想開放給民眾參觀,讓更多人都有機會從大自然獲得啟發。多年後,他將這個未完成的夢想,帶回了台東。

即便年屆 83 歲,他仍然不斷追尋靈感及創作,並下定決心完成他這輩子最重要的目標—打造一座屬於藝術家的天地,讓花東的藝術躍上國際舞台。

江賢二藝術園區-1江賢二藝術園區-2 江賢二藝術園區-3

「江賢二藝術園區」不只是個園區,更是他畢生理想的地景藝術作品。園區坐落於半山腰,建築設計充滿挑戰,建築師林友寒需要在「保留自然景觀」與「滿足藝術家對空間的極致要求」之間取得平衡,最終打造出五棟建築與一座雕塑公園,與台東的自然景觀相互交融,形成一座獨一無二的藝術地景。目前第二期的工程仍在持續建設中,未來將規劃成其他藝術家駐村使用,我已經迫不及待看見全新的展間落成!

接下來,讓我們一同走進這座充滿靈魂的藝術園區,感受江賢二筆下的色彩與光影吧!
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5江賢二藝術園區-4

入園門票可於線上官網或至現場購買,入園時工作人員會在手上蓋上入園章。


走進自然藝術殿堂,感受江賢二的世界

江賢二藝術園區-6 江賢二藝術園區-7江賢二藝術園區-8 江賢二藝術園區-9 江賢二藝術園區-10

入園首先印入眼簾的便是「恭源接待中心」,順應地形設計,外觀低調且與環境融為一體。主體以清水模呈現,質樸的灰調與地面色彩渾然一體,屋頂則採用江賢二鍾愛的耐候鋼,隨著時間自然氧化,溫潤深邃的紅棕色,就像大自然親手調和出的獨特色彩,為這片景致增添歲月痕跡的美感。

江賢二藝術園區-11 江賢二藝術園區-12

而在恭源接待中心旁,藏著一座特別的「飲水機」!只要輕踩地面的開關,水流便會自動湧出,並與光影結合,隨著色彩流動,整個空間瞬間化為夢幻星空的景象。連接待人員都推薦,一定要來這裡裝水體驗一下!

※離開接待中心前,可以加 LINE 好友,註冊「江粉」即可兌換「江賢二・隨手拍」明信片一張!(是江老師自己拍攝的)
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13 江賢二藝術園區-15江賢二藝術園區-14
江賢二/《銀湖》系列畫作
本照片已獲得知識共享署名-非商業性使用-禁止演繹 4.0 國際許可

沿著步道前行,能看到「展示走廊」靜靜佇立於大自然之中,這裡展示著《銀湖》系列畫作。運用大量調和油,使白色顏料於黑沉沉的畫面上自由流動,線條猶如微風撥動水面,靜謐而清澈的光彩,在簡單與複雜之間,流露出藝術家對自然意象的詮釋。


追尋自由—第一棟展覽廳「信義館」

江賢二藝術園區-15江賢二藝術園區-17

開窗的斜屋頂是此棟建築的一大特色,這是建築師林友寒為江賢二特別設計,復刻他當時在巴黎創作時,那間屋頂下斜的閣樓窗戶。大片採光讓整個展廳明亮通透,空間感十足,讓人聯想到江賢二作品中對於光與色彩的獨特表現。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18 江賢二藝術園區-21江賢二藝術園區-20 江賢二藝術園區-19
江賢二/《無題75-02》、《牧神的午後25-07》、《乘著歌聲的翅膀25》
本照片已獲得知識共享署名-非商業性使用-禁止演繹 4.0 國際許可

展覽廳內,收藏著江賢二橫跨半世紀的創作歷程,從 1975 年起,以極簡為起點,並突破傳統框架,在畫作中展現了「工地元素」。策展人刻意在同個展覽廳展出最新創作《乘著歌聲的翅膀 25》與《牧神的午後25》,與過往作品形成鮮明對比。從這些作品中,可以清楚感受到江賢二的創作從早期的灰暗深沉,逐漸轉向更具色彩與層次的視覺表達,即便有了不同的轉變,但始終保有一貫的內在精神—那股來自自然與環境的靈感。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22 江賢二藝術園區-23江賢二藝術園區-25 江賢二藝術園區-24 江賢二藝術園區-26 江賢二藝術園區-27

展館外,依傍在信義館旁,清池如鏡的「靜池」,這是江賢二花最多時間及心思的景致。為了讓小朋友、大人都能透過這個角度同時欣賞台東蔚藍海洋與向陽生長的綠葉,更利用水面映照著乾淨無瑕的湛藍天空,用建築框住了自然,讓人不自覺停下腳步,坐在石椅上感受那無比的寧靜。館方為進館民眾所準備的貼心雨傘,傘面的色彩與設計更是與大自然和諧的產生共鳴。


音樂與自然—第二棟展覽廳「勤誠館」

江賢二藝術園區-28江賢二藝術園區-29
江賢二/《金樽/詩情畫意》、《牧神的午後25》、《德布西 - 鍵盤》
本照片已獲得知識共享署名-非商業性使用-禁止演繹 4.0 國際許可

勤誠館由江賢二的舊畫室改造而成,在這裡能感受到他與古典音樂之間的緊密連結。他鍾愛馬勒、荀白克與德布西等音樂家,將音樂的抽象性融合藝術,透過線條、圓點及方塊展現音樂的律動,許多作品甚至以樂曲名稱為系列名。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30 江賢二藝術園區-31江賢二藝術園區-32
江賢二/《乘著歌聲的翅膀13-10》
本照片已獲得知識共享署名-非商業性使用-禁止演繹 4.0 國際許可

《乘著歌聲的翅膀13-10》是一幅極具層次感的作品,利用畫室裡的顏料罐及瓶蓋,隨機蓋印出大小不一的圓圈,看似隨興的排列中呈現和諧之美,像極了一朵朵在溫室綻放的向日葵。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33江賢二藝術園區-34
江賢二/《牧神的午後23-00》
本照片已獲得知識共享署名-非商業性使用-禁止演繹 4.0 國際許可

隨著動線深入展場,還能看到 2023 年於高美館展出的《牧神的午後23-00》,這裡展示的是部分片段,江賢二將顏料滴畫在透明浪板上,透過材質展現了畫作獨特的立體感。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35 江賢二藝術園區-36
江賢二/《比西里岸之夢11-41》、《比西里岸之夢11-03》
本照片已獲得知識共享署名-非商業性使用-禁止演繹 4.0 國際許可

展廳的另一處有二幅畫作讓人印象深刻的畫作—《比西里岸之夢》系列,也是江賢二遷居台東後最早發展的作品。比西里岸是阿美族語「Pisirian」的轉譯,原意為放羊之地,也是部落之名。兩幅作品用色大膽,一同展示有著鮮明對比,卻意外帶來內心的沉靜與安穩。令人動容的是,這二幅原本為私人收藏,後來收藏家在得知江老師無法再調配出相同色彩後,決定捐回給園區,成為館方永久典藏,只為支持園區完整呈現江賢二的藝術理念。這份回饋精神,正如園區籌備團所稱呼的「天使」,令人相當感動!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37 江賢二藝術園區-38江賢二藝術園區-39 江賢二藝術園區-40

在離開展廳前,會經過一間沒有燈光的房間,這裡正是「冥想室」。江賢二每天都會來這裡待上 10 至 20 分鐘,讓內心得以沈澱。建築師林友寒特別設計了一道細長天窗,讓光線以柔和的角度灑落,在黑暗中形成如「天使光」般的三角光暈。這個空間擺放著許多小型畫作,描繪著星空閃耀的光點、十字架映照出的神聖光輝,以及燭火的溫暖微光,不同形式的光線交織在一起,營造出靜謐而深遠的氛圍,彷彿在黑暗中點亮心靈的一隅。


精神性與希望—第三展覽廳「承翰館」

江賢二藝術園區-41江賢二藝術園區-42 江賢二藝術園區-43

以江賢二的鋼雕作品《13.5 坪》為原型設計,將作品放大 20 倍,與恭源接待中心使用相同的清水模主體及耐候鋼,將藝術與建築完美融合!而你是否也有發現?入園章的 logo 也正是這個作品的形象!


「我想要表達的不是悲劇,而是希望。」-江賢二


而在建築外觀上可見中英交錯的文字,其靈感來自江賢二於 2001 年創作的作品《對永恆的冥想01-07》,這件作品正值紐約 911 事件發生的時期,與當時的世界氛圍有所共鳴。作品上以「愛、慈悲、和平、人道、希望」等字樣,承載著江賢二對世界的情感投射。他曾感嘆身為藝術家,面對戰火、天災帶來的悲劇,個人難以改變甚麼,甚至無法貢獻一己之力。因此,他選擇透過創作來傳遞精神性的力量。


「承翰館」-江賢二的「精神教堂」

江賢二藝術園區-44
江賢二/《廊香教堂03-01》
本照片已獲得知識共享署名-非商業性使用-禁止演繹 4.0 國際許可

江賢二嚮往帶有精神性的空間,他形容這棟建築就像是「教堂」,希望打造出猶如修道院、聖母院般安靜而和平的氛圍。因此來到承翰館時,建議以最純粹的方式感受作品,在靜謐中與藝術對話。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45江賢二藝術園區-46江賢二藝術園區-47 江賢二藝術園區-48
江賢二/《天使的簽名24-00》、《對永恆的冥想01-07》、《銀湖06-25》
本照片已獲得知識共享署名-非商業性使用-禁止演繹 4.0 國際許可

整棟建築唯一的吊燈,正是小編最喜愛的立體藝術作品—《天使的簽名24-00》。燈光灑落,柔和的映照在各幅畫作之間,隨著時間推移,最上方天窗自然光不斷變化,賦予空間不同的層次感。 


承翰館內的代表作

LINE_ALBUM_江賢二藝術園區1_250324_122 LINE_ALBUM_江賢二藝術園區1_250324_123
江賢二/《巴黎聖母院》、《遠方之死》
本照片已獲得知識共享署名-非商業性使用-禁止演繹 4.0 國際許可

館內展出江賢二最重要的《巴黎聖母院》系列,以及部分早期作品。這些畫作反映了他對光與空間的探索,展現了藝術家從黑暗到光明的內在歷程。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49 江賢二藝術園區-50江賢二藝術園區-51
江賢二/《13.5坪》(局部Select Piece 1/3)、《對永恆的冥想01-07》
本照片已獲得知識共享署名-非商業性使用-禁止演繹 4.0 國際許可

二樓則展示了承翰館的原型—《13.5坪》與《對永恆的冥想01-07》,讓觀者能從不同角度欣賞這些作品的細節。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52 江賢二藝術園區-53江賢二藝術園區-54
江賢二/《比西里岸之夢15-03》
本照片已獲得知識共享署名-非商業性使用-禁止演繹 4.0 國際許可

而這裡也有《比西里岸之夢》系列畫作。顏料堆疊卻保持通透感,遠看令人感受平靜,近看則能感受到筆觸的細膩與層次變化。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55

承翰館建築採單行道動線,入口與出口各自獨立。當你踏出二樓出口,映入眼簾的便是台東的海平線,彷彿從藝術的世界,回到了現實中的詩意畫面。出口處更直接通往「德布西咖啡」,在藝術洗禮後,可坐下來喝杯咖啡感受這片土地的寧靜與美好。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56 江賢二藝術園區-57

位於園區的第五棟建築「筑虹亭會館」內的「德布西咖啡」,可透過一旁的圓頂電梯直接抵達,當日小編還幸運地在這裡遇見江老師本人!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58江賢二藝術園區-59江賢二藝術園區-60 江賢二藝術園區-61
江賢二/《Paul and Henry》
本照片已獲得知識共享署名-非商業性使用-禁止演繹 4.0 國際許可

趁著等待用餐的時間,我們先前往明門廣場,這裡擺放著幾件大型裝置藝術,其中最吸睛的,莫過於那鮮黃色的鐵架,這是江賢二以孫子為靈感創作的作品,為園區增添幾分活潑與童趣!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62 江賢二藝術園區-63 江賢二藝術園區-64
江賢二/《牧神的午後25-01》
本照片已獲得知識共享署名-非商業性使用-禁止演繹 4.0 國際許可

另一件有趣的作品則是《牧神的午後25-01》,在導覽員的解說下才發現,這竟然是可以走進去的!作品由一根根鋼鐵構成,形成宛如迷宮般的空間,蹲下向上望會有不一樣的視角。不過鋼鐵之間的間隙似乎是依照江老師身形設計的吧!身材較為豐腴的朋友可能要深思一下是否進去探險(笑)


江賢二藝術園區-66 江賢二藝術園區-67江賢二藝術園區-68江賢二藝術園區-69  江賢二藝術園區-70

3/15的開幕日,天氣非常好,欣賞完一系列的作品後,終於來到用餐時間。點了「法式火腿乳酪三明治」、「檸檬冰茶」及「洛神氣泡飲」大快朵頤一番,尤其是上層厚厚的乳酪,鹹香濃郁更是讓人超滿足!搭配冰涼的飲品,瞬間驅走炙熱天氣的悶熱感。

不怕熱的朋友,非常推薦戶外座位區,由於地勢較高,在這裡可眺望太平洋海景,微風吹拂,感受臺東獨有的清新空氣,同時也能望見位在明門廣場上的藝術作品。



藝術與自然交織,帶來純粹感動

小編每年至少會到臺東旅遊一次,因為太喜歡這片純粹而清新的藍色海洋,總能讓人心曠神怡。2022 年參觀南迴藝術季,更讓我意識到臺東不只是風景如畫,還擁有獨特的藝術氣息。


「我始終相信藝術可以淨化人心」—江賢二


踏入「江賢二藝術園區」,彷彿走進一超越現實的藝術夢境。每一件作品不只是視覺的震撼,更是一場心靈對話,帶著藝術家的溫度與生命力,靜靜地與觀者產生共鳴。當我走出園區,回望這片依山傍海的藝術殿堂,心中依舊澎湃不已—這不僅是一場藝術之旅,更是一趟讓人重新思考生活與美的旅程。


⛪江賢二藝術園區
開幕首展《光、美與淨化》
展期:2025/3/25-9/28│週三至週一 10:00-17:00(週二休園),最後入園時間 16:30


2025/6/30 前入園,享開幕優惠價
全票 200 元(原價 350 元)
團體票 150 元(原價 250 元):15 人(含)以上,須同時入園
優惠票 150 元(原價 250 元):
  -7 歲(含)以上學生(不含社區大學或學分班等短期進修)
  -65 歲(含)以上長者
  -導遊證、領隊陪同參觀之來賓


※台東縣民票 100 元(原價 150 元):身分證設籍台東縣市,或憑台東縣市有效工作證明(如員工證,恕不接受名片)



上一頁

您的購物車目前還是空的。
繼續購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