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居國外後,最有效撫慰思鄉之情的法寶便是家鄉的食物了。有時,這任務不難達成——去亞洲超市或上網購買台灣的食品,若買不到,回台灣時買些帶回來也行。思鄉發作時,一口吃下,熟悉的滋味落入胃袋,因為異鄉生活而浮動的心情也跟著安定了。
但有一種狀況最難解——當思念的滋味是外面買不到、只在家鄉的餐桌上出現的家常菜。
出國前,常聽見在台灣遠庖廚,到了國外變身大廚的故事。以前總覺得有些誇大其詞,難道環境真的能使人改頭換面嗎?親身經歷才明白,如果對家鄉滋味的思念足夠強烈,那真能激發人的無窮潛能。
雖然自己離「大廚」二字還遙遠,但這些年在國外也動手複製了一些思念的家常味:過年餐桌必定出現的炸年糕、外婆的拿手年菜炸芋棗、母親的家常菜芋頭米粉等。
重現這些菜色,也有簡單與困難的差別。簡單如炸年糕,只要去亞洲超市買塊甜年糕,切塊後裹麵糊油炸,味道就八九不離十;較有挑戰性的,如外婆的拿手年菜炸芋棗,沒有食譜可依循,必須依照當次芋頭的含水度來調整地瓜粉與太白粉的比例,得必須不斷在日漸模糊的記憶中搜尋最完美的芋泥濕度,一年年在試錯中改進。
然而有一種困難,是離鄉很遠時獨有的——原因是找不到相同的食材。
在台灣理所當然能取得的食蔬魚肉,因國外風土不同,有時買不到;即使能買到,滋味也和台灣水土孕育出的風味有別。
最近探索母親的芋頭米粉時就遇到這種狀況。本是煮鍋雞湯,爆香油蔥酥,將雞湯、芹菜、芋頭、米粉一起煮熟即成的家常菜色,但在國外買不到香氣豐富的芹菜,只能以味道清淡的西洋芹代替;手邊沒有油蔥酥,所以將新鮮西洋紅蔥頭爆香,盤算著應該有類似效果,豈料西洋紅蔥頭滋味溫和,完全沒有油蔥酥的鮮香台味。
不過,即使成品無法百分之百復刻家鄉味,這些食物依然撫慰了我的思鄉之情。
或許離家的生活便是如此:思鄉時,透過再現回憶的滋味,也在這份思念中加入自己的個性與新生活的氣息——以回憶作為動力,面對挑戰,探索新事物,為新環境的自己注入繼續前行的勇氣。
🖋駐站作者/攝影:裴甯
peining.info